四川犍為舞雩鎮再生稻喜獲豐收 平均畝產超300公斤
近日,犍為縣農業農村局在犍為縣舞雩鎮熊馬村舉行“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再生稻高產攻關現場觀摩會。觀摩會匯聚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樂山市農業農村局、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領導及技術人員,以及犍為各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和農技業務骨干等共60余人,圍繞“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方案,開展了“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再生稻田間測產,共同見證了犍為在再生稻種植領域的創新實踐與豐碩成果。
(培訓會現場)
在眾人的注視下,測產工作有序展開,工作人員熟練地使用專業工具進行收割、脫粒等操作,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測產驗收工作現場)
經專家組一系列實地考察,該示范片再生稻蓄留成功率100%,再生稻田間長勢均衡,籽粒成熟一致,基本無病蟲危害發生。當宣布今年再生稻產量達到平均畝產329.5公斤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上次在這里進行的中稻實收測產,平均畝產818.25公斤,這次再生稻又收獲了每畝329.5公斤的好成績,真正實現了水稻畝產噸量的目標。”樂山農科院水稻所所長魏應海說。這一成績不僅是對種植戶辛勤勞作的肯定,更是對再生稻種植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有力證明。
專家組認為,“宜優919”水稻品種再生力強,再生稻產量高,集成的“再生稻標準種植技術”先進成熟,中稻加再生稻平均畝產可突破“噸糧”,建議在相關生態區進一步加大示范推廣。此次使用的“嘉州益田納米”肥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相較對照地塊增產50%以上,抗病蟲能力也更強,再生稻每一穗的顆粒數比用常規的肥料多10顆—20顆,且能夠縮短再生稻的生育期5—7天,比用常規肥料提早收獲。
(樂山農科院專家黃世君)
“合適的品種是再生稻高產的基礎,要根據本地的氣候、土壤條件挑選具有較強再生能力和抗逆性的品種。”樂山農科院專家黃世君強調,“在育秧階段,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確保秧苗茁壯成長。插秧時,則要注意株行距的合理布局,以保證水稻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光照和養分供應。”
“上次在這里進行的中稻實收測產,平均畝產818.25公斤,這次再生稻又收獲了每畝329.5公斤的好成績,真正實現了水稻畝產噸量的目標。”樂山農科院水稻所所長魏應海說。這一成績不僅是對種植戶辛勤勞作的肯定,更是對再生稻種植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有力證明。
(“宜優919”再生稻)
此次犍為縣“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再生稻高產攻關現場觀摩會的成功舉辦,為當地再生稻種植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此次再生稻的豐收不僅增強了農戶們發展再生稻產業的信心,也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向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