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北川:茶葉變“金葉”!人才“活水”賦能產業升級
“吳書記帶著我們把茶葉變成‘金葉子’,現在村里戶戶有茶香!”近日,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唐家山村的茶園里,提起榮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的村黨支部書記吳紅,村民們臉上滿是欽佩。
唐家山村茶園最初只有寥寥幾人的制茶手藝人,如今輻射周邊鄉鎮帶動上千余人制茶;茶樹種植面積從400畝擴展至1600畝。這片曾經被拋荒的山地,如今因人才隊伍的壯大煥發出勃勃生機,也是北川以人才量變驅動產業質變的生動體現。
2010年,吳紅成立了振興茶葉合作社。成立之初,僅有5戶村民加入,給吳紅潑了一盆冷水。“紅姐,茶炒得再好,能換來城里半間房不?”面對傳統制茶技藝瀕臨失傳的困境,她深感個人力量的渺小。
轉折始于北川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突破——為構建鄉村技能人才培育體系,推動鄉村技能人才從“單點突破”向“集群發展”躍升,北川構建“大師領銜+專班指導+平臺孵化”三級體系,成立了“羌茶非遺工坊”“苔子茶技能大師工作室”等。
依托這一體系,吳紅向本村及周邊鄉鎮群眾傳授羌茶制作技藝。據了解,截至2024年,振興茶葉合作社成員有145戶,炒茶鍋30余口……曾經質疑的村民,如今紛紛上門請教。“收益上來了,鄉親們搶著學手藝!”吳紅笑道。
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北川還通過開展茶藝技能人才專題培訓、茶葉職業經理人培訓等各類技術培訓450余人次,建立技能培訓基地2個、非遺工坊3個,培育制茶、評茶與茶藝等高技能人才56人,涌現出以吳紅、牛義貴等為代表的優秀制茶能手。
為推動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北川相關部門還聯合吳紅、牛義貴等與四川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共同研究茶葉標準化生產體系,制定了地理標志產品北川苔子茶地方標準,充分發揮出人才的各項優勢,讓茶葉技術升級引領品質實現質的飛躍。如今,北川苔子茶被確立為北川五大支柱產業之一,現有茶葉面積9.5萬余畝,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園有1.5萬余畝,29家茶葉企業蓬勃發展,涉茶農戶達2.1萬戶,2024年實現茶葉綜合產值7.5億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北川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川將聚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構建以專業技能、創新能力、業績貢獻為要素的人才評價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打破傳統“四唯”傾向,竭誠做好人才服務工作,為北川各項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基賦能,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