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成都低空經濟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三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發布《2025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報告,從技術創新活力、市場開拓潛力、生態協同能力和政策賦能效力4個維度,系統評估全國58個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榜單顯示,成都通過探索“空域改革+物流革命”新路徑,低空經濟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三。
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從技術創新活力、市場開拓潛力、生態協同能力和政策賦能效力4個維度出發,設置了包含36項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對全國58個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系統評估。
指數特別選取了七個具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創新主導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鏈合試點型”模式等。展現了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多元路徑,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報告顯示,深圳以90.0分綜合得分穩居榜首,成為低空經濟的“超級樣板”。北京市的“創新主導型”模式、成都市的“鏈合試點型”模式緊隨其后,分別位列第二、第三。這些城市憑借政策突破、技術創新和場景應用,構建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具體來看,成都獲批西部首個3000米以下空域試點,開通雙流機場至青白江鐵路港無人機貨運專線,成立覆蓋300家企業的產業聯盟,探索“空域改革+物流革命”新路徑。
報告顯示,低空經濟覆蓋飛行器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空域管理及數字化應用全產業鏈,在智慧物流、精準農業、城市交通、應急救災等領域深度應用,不僅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催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