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勵政策促“文旅流量”轉消費增量丨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21條全解讀
實施演藝賽事活動激勵
●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
引進在川舉辦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高品質劇場演出、全國性演藝賽事交易活動、國際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的主辦單位,按照不同指標給予最高90萬元至最高600萬元不等的激勵
實施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激勵
●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
引進在川舉辦國際性、全國性重大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的承辦方,省級財政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一次性獎補
4月1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力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措施》從加快消費恢復提振、幫助企業降本減負、推進企業快速成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4個方面制定21條政策措施。在加快消費恢復提振方面,促進文旅消費的相關激勵政策被重點著墨。
促進文旅消費為何被擺在重要位置?四川促進文旅消費的激勵政策設計有何考量?相關業內人士予以解讀。
優化供給增強消費意愿
從觀展熱情爆棚的三星堆博物館,到刀郎萬人合唱的演唱會,再到跟著電影《哪咤2》去旅游,現象級文旅消費熱點在四川不斷涌現。2025年清明假期,四川納入統計的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274.5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06%、11.32%。
火熱的文旅消費場景,凸顯四川文旅在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方面的作用。持續提升的文旅消費活力,需要高質量的文旅產品供給。21條政策措施把重點放在供給端,以激勵政策推動優質供給擴容,更加注重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引導市場主體在川落子大流量的演藝、消費促進等活動,將“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落子只是第一步,背后有消費熱情的傳導,以及撬動上下游長鏈條消費的全盤考量。以大型演唱會為例,行業測算每消費1元門票可撬動交通出行、住宿餐飲、商超購物、景區旅游等綜合消費6.85元。4月4日至5日舉行的2025成都熱浪飛行銀河左岸音樂節,據測算累計吸引觀眾超6萬人次,其中外地觀眾占比87%,帶動消費1.2億元。
把此次出臺的21條政策措施與今年初印發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鏈專項工作方案》聯動起來看,聚焦細分領域的市場主體,是文旅發展政策的共同思路。該方案特別梳理出“重點企業清單”,幫助企業打造產業生態圈。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文旅將充分考慮到對應產業細分領域的特征,發揮其帶動性作用,積極推進跨界融合,尤其是與農業、商業、體育、教育、科技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培育更多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
“真金白銀”激發市場活力
四川登滿演藝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登滿認為,21條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幫助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增強了獲得感,讓熱門項目來川演出更有吸引力,有助于促進本土優秀演藝項目和藝人的挖掘與培育,提高企業在四川落地演出項目的積極性,增強四川音樂產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四川多地提出“跟著演出去旅行”激勵舉措。在演唱會“兩小時經濟”的基礎上,進一步向長效經濟轉化。業內人士認為,關鍵要做好消費場景的創新。
政策措施引導下,新的項目在布局。成都城投萬館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公司一方面重點加大國內外頂級賽事、演唱會的招引力度,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消費的本地轉化,積極引進和培育會議展覽、餐飲娛樂等產業資源,豐富觀眾和游客的消費場景。
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透露,2025年,四川聚焦文旅消費提質擴容,依托“安逸四川玩轉天府”文旅消費品牌,將持續舉辦文旅消費促進活動,圍繞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演藝經濟等不斷創新模式、豐富供給。
“這些政策措施,進一步向社會傳遞了推動行業發展的信心,有利于吸引更多文旅行業的創新要素在四川匯聚。”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認為,四川按照不同指標分檔次設計激勵政策,注重在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將進一步豐富文旅消費供給,以演藝、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為核心場景,帶動周邊餐飲、展覽、文創等多個行業的消費,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