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廳解讀《四川省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2029年全面完成 省財政廳解讀《四川省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4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從9個方面明確了30余項重點任務,并提出了4項配套措施,通過“1+N”的方式,確保一批標志性改革事項在2025年落地實施,到2027年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到2029年各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9日下午,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就《總體方案》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進行了解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四川省扎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各項改革任務如期完成,現代財稅體制框架基本確立。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完善財政科學管理制度機制,推進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財政廳牽頭起草了《總體方案》。
2025年4月,《總體方案》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圍繞9個重點領域部署改革任務。在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方面,通過完善收入分享體制、規范支出責任劃分、健全轉移支付制度等舉措,進一步構建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在推進國有“三資”管理改革方面,通過健全統計報告制度、構建價值評估體系、分類推進盤活利用、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等舉措,全面夯實家底、規范管理,釋放資產資源價值潛力,加快“資源到資產、資產到資本”轉變,提升國有“三資”管理水平。在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方面,通過明確支出安排序列、強化基礎支撐保障、分類分層編制預算、完善預算審核機制、健全財力統籌模式等舉措,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增強重大戰略任務保障能力。
在推進財政支持發展方式改革方面,通過完善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政府性融資擔保三類體系,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和產業項目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撬動各類資本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在推進國庫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通過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加強財政資金監測管理、完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制度等舉措,提升國庫資金管理的規范性,增強庫款保障能力和財務報告的決策支撐功能。在推進財政績效監督管理改革方面,通過推動績效監督地方立法、壓實績效監督管理責任、深化全過程績效管理、推進財會監督提質增效、強化績效監督結果應用等舉措,增強績效監督權威性和影響力,全面提升財政管理的規范性和資金使用的有效性。
在推進地方債務管理改革方面,通過建立政府債券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實施區域平衡制度、建立償債備付金制度以及強化債務風險防范化解系列舉措,統籌推進“促發展”和“防風險”。在推進國有金融和文化資本監管體制改革方面,通過推動分級授權管理、推進現代化公司治理、健全考核分配機制等舉措,形成現代化、市場化、法治化管理機制,支持國有金融和文化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面,通過構建數字化監管機制、推動需求標準體系建設、推進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建立標準化行政裁決機制等舉措,進一步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方案》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強調系統集成、總分結合。通盤考慮改革的點線面和時度效,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近期部署的財政領域重點改革事項一并納入,避免改革碎片化。同時,以《總體方案》為統領,若干專項方案為支撐,形成“1+N”改革框架體系,有力有序推進改革工作。二是突出問題導向、先立后破。對制約全省財政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癥結,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把握“立”與“破”的辯證關系和承接順序,做好財稅體制改革新舊模式的有序銜接和轉換,保證政策連續性和精準性。三是聚焦激發活力、均衡協調。以優化體制機制為著力重點,切實為基層減負賦能,為經營主體紓困解難,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考慮各級次、各區域發展實際和利益關切,一方面持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另一方面強化“獎勤罰懶”導向,對貢獻大、增長快、有潛力的地區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政策執行協同落地,共性問題系統解決,改革紅利均衡釋放。四是堅持法治思維、蹄疾步穩。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及時將預算績效、財政監督等領域成熟的改革舉措上升為法規制度,固化改革成果。統籌“蹄疾”與“步穩”,對論證清楚、條件成熟的改革抓緊實施,力爭率先取得突破;對情況不清、底數不明、沒有實踐經驗的改革,深入研究、穩慎推進,確保改革前后運行平穩。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