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變臉”??舞出非遺范兒(Z世代 中國風)
四川成都“舞蹈家”街舞團把川劇元素融入作品,帶到世界舞臺
街舞“變臉”??舞出非遺范兒(Z世代中國風)
“一段舞蹈跳完,掌聲足足持續了一分鐘!”回憶起前不久比賽的情景,李糧志仍難掩激動。作為四川成都“舞蹈家”(HOMIES)工作室創始人之一、《蜀山劍氣》編導兼演員,李糧志說,這個“拼”出來的季軍真是來之不易。
李糧志所說的比賽,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辦的VIBE世界街舞大賽,大賽每年在全球遴選約30支舞團進行現場對決。來自成都的中國舞者帶著《蜀山劍氣》亮相,這是大賽舉辦30屆以來中國舞團第一次參賽,最終獲得季軍。
白色、黑色、紅色、藍色……在《蜀山劍氣》最初的40秒里,有連續8次快速變臉,配合音樂節奏和街舞律動,呈現出酣暢淋漓的視覺效果。
“看,這是比賽現場視頻,是不是覺得變臉和舞蹈動作結合得很絲滑?”李糧志一邊看視頻一邊回憶,“其實在訓練中,我們經常出現失誤。”
把川劇變臉與街舞完美融合,并非易事。團隊里有30多名舞者,表演中不僅要保證每人每次都變臉成功,還要在緊張節奏中保持動作整齊一致。
“我們花了大半年時間打磨。”《蜀山劍氣》總導演方正華說,為了更好地學習川劇變臉的要領,自己帶頭學起來。
在與川劇變臉表演藝術家余丹取得聯系后,方正華第一個“拜師學藝”。緊張學習了數十天,方正華掌握了基本的變臉技藝,再回到舞團挨個教。同時,他也一直思考如何把變臉技藝融入街舞。
變臉技藝與街舞的結合,并非簡單的“1+1”,不僅動作要準確,演出服里的“機關”也很關鍵。“這些‘機關’在變臉表演中被稱為‘門子’,‘門子’需要根據表演者的身段、動作習慣等量身定制。”李糧志說,“沒有先例可以模仿,只能自己一點點摸索。”
在舞蹈創作期間,每個深夜,工作室都是燈火通明。“大家練完動作,接著做針線活,一針一線做自己的演出服,力求更好地呈現川劇變臉的藝術魅力。”李糧志說。
舞團成員王維喆說,過程很辛苦,但也很值得,“比賽完,我把演出服裝裱起來,珍藏在家。”
除了變臉技藝,《蜀山劍氣》還融入太極拳、劍舞等元素,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贏得滿場喝彩。在海外社交平臺,許多網友點贊《蜀山劍氣》,有網友留言“變臉是最酷的”“中國功夫、變臉與街舞是完美組合”……
好的舞蹈作品,需要動作編排,也需要打動人的立意、故事。“《蜀山劍氣》講述了蜀山一個門派的弟子們目標各不相同,經歷重重誤會,最終團結在一起的故事。”談到創作初衷,方正華說,他從小就很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夢想將中國風“搬”上街舞舞臺,“從創作到呈現,總共歷時一年。”
在編排過程中,團隊遇到了許多困難。“時間的把控是最難的。”李糧志說,比賽要求參賽作品控制在4分10秒以內,每超時10秒扣1分。一場保留故事完整性和嚴格控制時間的取舍之爭,在團隊內部展開。經過反復討論,最終團隊達成一致——把故事完整性放在首位。“正式比賽里,我們用4分17秒的表演,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方正華說。
在李糧志看來,街舞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我們在作品里設計了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彩蛋’,都能引發共鳴”。
在創作《蜀山劍氣》之前,方正華曾在2023年春晚中擔任街舞總編導。同年,“舞蹈家”工作室在成都成立。“工作室成立后很快發展壯大。”方正華說,自己是山西人,大學畢業后留在成都,是因為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今年,成都文藝成績亮眼:電影《哪咤之魔童鬧海》持續刷新中國影史紀錄,“舞蹈家”舞團在世界舞臺獲獎……成都持續深挖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用創意和熱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奪目光彩。”練舞室里,懷著青春熱愛,方正華領著團隊成員再次起舞。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