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之鏈 成都自然博物館開展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
4月20日,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之際,“萬物交響:守護地球伙伴”科普沙龍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舉辦。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3月起,自然館便結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環保主題節日接連開展了多場“生命之鏈:守護地球伙伴”系列線上征集活動,并在4月20日當天將征集作品集中展示。通過“線上征集+線下展覽+科普沙龍+專家對談”的創新形式,生動講述地球的故事,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生態保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活動現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自然鏡像:我的動物鄰居”攝影作品展和“羽翼低語:鳥類與自然的和諧”AI創意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近百幅優秀作品,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此外,部分攝影及AI創意作品作者以及“守護者的故事:與生靈同行”線上征集活動的優秀作品代表還在沙龍現場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故事以及他們對動物保護和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同時,圍繞“萬物交響:守護地球伙伴”的沙龍主題,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仕毅與資深攝影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戲劇影視導演專業講師李錦暄就此次活動作品進行了深入解讀并為三大線上征集活動中的獲獎作品頒獎,鼓勵大家繼續積極參與保護大自然,傳遞生態保護的溫度與力量。
活動現場
據了解,3月以來,“生命之鏈:守護地球伙伴”地球日系列活動結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際愛鳥日、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先后舉辦了“自然鏡像:我的動物鄰居”“羽翼低語:鳥類與自然的和諧”“守護者的故事:與生靈同行”3場線上征集活動。“自然鏡像:我的動物鄰居”通過征集公眾對居家或社區周邊的動物的照片觀察記錄和圖片的背后故事,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羽翼低語:鳥類與自然的和諧”線上創意作品征集活動則鼓勵參賽者通過deepseek和AI繪圖軟件,生成與鳥類相關的創意插畫或漫畫作品,以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對鳥類與自然的想象和喚起公眾對鳥類保護的關注;“守護者的故事:與生靈同行”線上演講征集活動,則邀請大家分享了與動物的動人故事。“3場征集活動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都收到了很多投稿,投稿者不僅有青少年,還有銀發老人,覆蓋了多個年齡段,可以感受到大家越來越關注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了。”自然館工作人員說。
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自然館一直致力于通過豐富有趣的展覽和活動,發揮科普教育的引領作用,傳播自然科學知識。據該負責人透露,5月,自然館將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博物館月”主題活動,持續開展科普、藝術、研學等近30場精彩活動。“為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博物館月’的號召,自然館將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在‘博物館月’中通過創新展覽、科技體驗、志愿服務等豐富形式,面向廣大群眾構建沉浸式文化消費新場景,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了解奇妙的自然科學。”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