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賞花經濟”,桂花鎮激活文旅消費市場
春天來了,桂花鎮的菜花、櫻花、桃花等相繼盛開,形成一片花的海洋,迎來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據統計,今年入春以來,桂花鎮接待游客達15萬余人次,同比增長近30%。
近年來,桂花鎮以花為媒、以旅興業,通過整合花卉資源、完善配套設施、深挖文化內涵、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賞花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桂花鎮以“四季有花、全域可游”為目標,創新實施“環境優化+風貌改造+IP植入”三維升級策略。通過打造櫻花山莊、花花世界等沉浸式賞花區,配套建設鄉村驛站、野奢營地等特色空間,構建起集觀光體驗、主題消費、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花漾文旅”全生態圈。
一到春天,位于利濟村的“七彩云霖”田園美學綜合體尤為亮眼——200畝七彩油菜花海以大地藝術形態呈現,鋪展成金色“花毯”,吸引了大量游客紛至沓來;三圣村白鷺山300余畝櫻花燦若紅霞,粉色花海與賞花亭、觀光道相映成趣,成為熱門打卡地,不少游客“聞”香而來,自拍、賞花、游玩,穿行在“花海”中,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豐樂社區的桃花山則以“漢服游園”為主題,重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浪漫意境。
“每年花開時節,我都會帶著孩子和父母來這里看花,在賞花后留宿一晚,享受悠閑時光。”來自成都的游客劉洪平帶著老婆孩子,和眾多游人在花林里拍照打卡。
為了串聯起梯次綻放的四季花景,桂花鎮科學規劃花期時序。“每年5月,鹿野花塔500余畝繡球花將陸續盛開,還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桂花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7年的培育,鹿野花塔成為了全川最大的繡球花觀賞基地。盛夏賞繡球與春日賞桃櫻無縫銜接,既延長產業周期,更以“農旅融合+文化賦能”模式激活全域經濟,打造出鄉村振興彭州樣本。
為了讓“流量”變“留量”,桂花鎮還在配套建設上下足功夫。拓寬修繕的觀光道路如血脈連通各景點,統一停車場破解停車難題,鄉村驛站與野奢營地點綴其間。
“賞花經濟”如何做大做強?僅靠花的顏值,遠遠不夠。桂花鎮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與跨界融合,創新“賞花+美食”“賞花+露營”“賞花+研學”“賞花+康養”等多元發展模式,延伸“花香產業”,推動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閉環,帶動旅游綜合總收入達500余萬元。
在500年非遺桂花土陶遺址上,桂花鎮創新打造文化主題露營地——桂香營地。作為“賞花+研學”的典范,桂香營地在三圣村綻放獨特魅力,通過“古窯遺址研學+陶藝工坊體驗+林間星空露營”的復合模式,讓游客白天可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拉坯制陶,夜晚在百年桂花林中體驗星空露營,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休閑的跨時空對話。
以全市“龍門春天山花季”為統領,桂花鎮還開展“春游桂花”農商文旅促消費活動,各種賞花活動密集舉行,“賞花經濟”借“花”綻放,不僅成就了游客的“詩和遠方”,也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我們緊密結合區域‘三區三廊’產業布局,推出賞花動線,串聯三圣寺、桂花龍窯等30個消費場景,并通過舉辦桃花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桂花鎮相關負責人告訴彭妹妹,“在花會期間,我們還設置農產品展銷區,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
以花為媒綻放“美麗經濟”
農文旅融合激活“一池春水”
桂花鎮深耕“賞花經濟”
繪就彭州鄉村振興新畫卷